欢迎你来访,薛城区人民医院。
服务热线电话:
0632-4411280/442681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学科普】心脏支架手术:到底是“救人”还是“害人”?

发布日期:2023-08-26 浏览次数:1235

医学科普

        我们知道冠心病保守治疗需要长期服药,手术治疗后也需要服药,还会存在诸多并发症。听起来,手术未能带来好处,甚至增添了许多风险。那么,心脏支架究竟是“救人”还是“害人”呢?

        一、什么是心脏支架手术?

        一般来说,心脏血管狭窄超过70%、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管供血功能,才会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支架手术。即使血管存在多年形成的慢性闭塞(狭窄100%),如果患者没有心绞痛,症状稳定,并且已形成了丰富的侧支循环,医生可能不会急于进行盲目的支架置入。此外,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或)多支血管多处存在病变的患者,特别糖尿病患者,血管弥漫性硬化狭窄,医生通常会优先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不是植入多个支架。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心脏手术,该术式是采用介入性方法进行治疗,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胸骨切开或心脏停跳。在心脏支架手术中,导管通过腕部血管或腹股沟部血管插入体内,通DSA引导下,将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支架会被扩张开放,由此支撑起血管壁,以恢复血液流动。该术式切口小,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患者在手术后往往能够很快地就康复并回到正常的日常活动中。然而,目前对该手术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由于心脏支架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且可能伴随一些后续并发症。

a.png

        二、.心脏支架手术的局限性

        血管的硬化狭窄非一日形成,任何治疗手段都不会让血管恢复原本的状态。心脏支架手术也不是一种根治的办法,它只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且无论手术与否,患者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还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在插入导管和植入支架时,可能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引发出血或血肿。在置入支架后,血管壁可能会再次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导致血流受阻,在手术或术后的几天内,血管内可能形成血栓,这种情况需要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血栓形成。既然术后还是需要长期服药,那为什么还会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呢?

b.png

        三、心脏支架手术是“救人”还是“害人”?

        实际上,对于程度较轻的心脏血管堵塞,药物治疗亦可达到疗效,但对于重度血管堵塞的治疗,一般就要使用溶栓治疗或手术干预。心脏支架手术是大部分严重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支架手术是恢复梗死相关血管通畅的最佳救命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时间即心肌,时间即生命,只要患者没有出血的风险,及早进行支架手术来开通梗死血管,就能挽救更多的心肌组织,增加患者生命获救的机会。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它确实是“救人”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状况各异,手术的效果可能因个体间的多样性而有所不同。对成功置入支架的患者来说,手术成功仅是一过性的成果,术后的服药道路漫长,虽且如此,但心脏支架手术绝非“害人”的手段。

        四、心脏支架术后的注意事项

        1.伤口管理,注意穿刺部位的感染防范。

        2.稳定用药,控制血液成分指标,防止血管的再狭窄。

        3.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肺功能的向好。

        4.定期随访,支架植入非一劳永逸的,动态观察很有必要。

c.png




作  者| 孙启才
编  辑| 孙中芹
审  核| 孙启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