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气温波动较大,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我院神经内科连续救治多名脑卒中患者。
8月2日晚上7点,来自急诊科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夜班的宁静:请神经血管介入科急会诊!值班护士李真接到电话,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郭轩东,郭大夫接到电话,立即前往急诊科。徐大娘是因为“口角麻木,右上肢活动不灵2.5小时”,来我院急诊。郭大夫经过询问病史和神经科查体,结合卒中绿色通道相关颅脑影像和血液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该患者在溶栓时间窗,经评估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详细向家属交代病情,说明静脉溶栓的获益、风险和费用等情况,家人决定实行溶栓治疗。溶栓结束后,患者口角歪斜明显好转,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言语也较之前流利,第二天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神经血管介入科序贯治疗,查体徐大娘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Babinski(-);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左侧Babinski(-)。效果良好。科室团队为徐大娘制定了详细治疗、康复方案。
事后,徐大娘感激的说:“真是太感谢您了”,“这回要不是你们救得及时我恐怕在床上躺着就难下来喽”!徐大娘的女儿握着郭大夫和李真的手激动的说。目前徐大娘已能自己下床活动,近日就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据神经内科张笃伟介绍,对于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梗死、脑血栓,最有效的治疗是在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4.5小时以内)。而对于大血管闭塞,则需要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动脉取栓(6小时以内)。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脑梗死的患者真正能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就诊的不足10%。因此,早期识别脑卒中,尽早就医,成为是否能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所在。(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