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访,薛城区人民医院。
服务热线电话:
0632-4411280/442681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科室动态】陈玉兵在全省骨科学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4-18 浏览次数:1757

     ‌413日,山东省医学会主办的全省第17次骨科学学术会议召开,我院手足外科主任陈玉兵在会上作了题为《胫骨骨膜牵张技术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应用》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我院手足外科采用胫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经验,受到了与会专家及同行一致好评。


我院已经通过该技术成功治疗了6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在改善肢体血运、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技术仅需1.5-2cm切口,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不需截骨,骨折、感染风险小,可重复和多部位同时实施手术,术后不影响原有生活。下面是我院治疗的部分成功案例:

案例1男,57岁,术前诊断:1.糖尿病足(双侧Wagner3级);2.2型糖尿病;3.双侧胫骨前动脉中远端及右侧胫后动脉闭塞;4.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手术前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明显,右足背感染、皮肤坏死、骰骨骨髓炎,左足第4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溃疡并感染。入院后予以行双侧肢体胫骨骨膜牵张术,手术后双下肢疼痛感消失,发凉、麻木感逐渐获得缓解,创面最终完全愈合。

案例2患者女,89岁;术前诊断:1.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右侧胫后动脉节段性闭塞;3.高血压病。手术前右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明显,右足皮肤暗紫色,第23足趾部分皮肤坏死,入院后予以行右侧肢体胫骨骨膜牵张术,手术后右下肢疼痛消失,发凉、麻木感缓解,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据悉,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足、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是由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所致。当下肢血流阻塞,而侧枝循环尚未建立时,患肢会出现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严重者会导致缺血肢体皮肤坏死性溃疡或足趾坏死。这类患者应尽早手术开通闭塞的下肢动脉,以改善肢体血供,促进创面愈合,否则将会造成溃疡坏死创面进行性扩大,有时不得不截肢。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或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有时患者全身条件较差,不能或不允许进行此类手术。骨科医师基于 Ilizarov 技术的牵张血管再生原理,发明了胫骨横向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TTT),该技术于小腿胫骨中上段制造搬移骨块,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器,双向缓慢调整外固定器,横向搬移骨块,促进搬移区域血管再生,改善下肢血供,从而达到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目的。

陈6.png


陈玉兵
     手足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手外科、足踝外科疾病的诊治及各种急慢性、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与修复。

现任枣庄市医学会手足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足踝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创面修复与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创面修复分会复杂创面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坐诊时


每周三上午 门诊楼1楼8号诊室

 周五全天:  门诊楼1楼5

作者 陈玉兵

编辑   

审核    

关闭